查看原文
其他

周伯通95分,郭靖90分

2018-03-01 桥东里 会读书的人


我读金庸,是从《射雕英雄传》开始的。事后看来,这竟恰巧是初读金庸的最佳门径。

正如学武功,从少林罗汉拳这样堂堂正正老老实实的功夫入手,方为正路。“射雕”的好处,用一个字来形容,最贴切也莫过于“正”。

“射雕”作于 1957 年,金庸当时三十三岁,无论从年纪还是创作生涯所处阶段来看,都是渐入佳境之时。

虽然没有“天龙”那么复杂,也没有“笑傲”那么潇洒,更没有“鹿鼎”尽弃前学的透彻,“射雕”却处处洋溢着一种博大开朗的气象,真的是非三十三岁写不来也。而谈及家国天下,固然没有日后思考的那么深刻,但郭靖所持的三观极正,再适合少年人不过了。

谁是“射雕英雄”?

“射雕英雄传”,到底谁是那个射雕的英雄?

书里射雕画面不止出现一次。

第一次是第五章“弯弓射雕”。十几头黑雕围攻一对白雕,蒙古众将射死黑雕以保护白雕的一双雏雕,也就是后来郭靖和华筝养大的那两头了。

在那个场景中,射中雕的有铁木真、窝阔台、拖雷,当然还有一箭双雕的郭靖。

“铁木真生平最爱的是良将勇士,见郭靖一箭力贯双雕,心中甚喜。”因此赏赐了金刀,日后封了郭靖做“金刀驸马”。

“射雕英雄传”的射雕英雄,出处似乎就是这里。

第二次,就到最后一章“华山论剑”了。

在我看来,这才是理解“射雕英雄传”这个题目最重要的地方。

这一处,却是一次失败的射雕。

失败的当事人,是铁木真。

铁木真和郭靖漫步草原,偶见白雕,张弓便射。谁知竟被白雕把箭扫落——

成吉思汗神色黯然,将弓箭抛在地下,说道:“数十年来,今日第一次射雕不中,想来确是死期到了。”

小说写到此处,已近尾声。恩怨情仇,尘埃落定。傻小子郭靖成了华山论剑的大侠,日后将率领南宋军民固守孤城,携妻殉国;一生纵横欧亚大陆的铁木真,刚灭了金国,又剑指江南,只可惜死亡——周伯通口中“那场谁也逃不过的瘟疫”——马上就要找上门来了。

就在射雕不中之后,铁木真和郭靖有一番关于何为英雄的对话。

铁木真认为,“我所建大国,历代莫可与比。自国土中心达于诸方极边之地,东南西北皆有一年行程。你说古今英雄,有谁及得上我?”郭靖却说,“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、后人追慕,必是为民造福、爱护百姓之人。以我之见,杀得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。”

这是两种价值观和历史观的碰撞。

但纵然是郭靖,纵然是热爱和平的后人,又有谁敢说踏平欧亚无人可挡、建立起一个庞大帝国、影响全球历史和无数人的成吉思汗,算不得英雄?

《射雕英雄传》,写的不是江湖,而是家国。

英雄此名,既意味着担当,也意味着杀戮。

有不杀的英雄吗?

没有。

如何在杀与不杀之间寻找平衡,就是郭靖在此书结尾苦苦思考的大问题。

所以,谁是“射雕英雄”?

既是郭靖,也是铁木真。

谁是天下第一?

再来讲一讲“五绝”。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,是为五绝。一等一的绝顶高手。

绝顶高手和一流高手其实不难区别。难的是都是绝顶高手,彼此之间仍然有那一丝微妙的差别,而就是这一丝差别,决定了谁站在最巅峰。

都知道是境界使然。但境界到底是个什么东西,不好说。

周伯通绝对是绝顶高手了吧。到后来差不多是天下第一了。书里写周伯通“天真烂漫,胸中更无半点机心”,从来不想自己是否该算新五绝之一,反而心甘情愿折服于武功大不如他的黄蓉——

黄药师笑道:“老顽童啊老顽童,你当真了不起,我黄老邪对‘名’淡薄,一灯大师视 ‘名’为虚幻,只有你,却是心中空空荡荡,本来便不存‘名’之一念,可又比我们高出一筹了。东邪、西狂、南僧、北侠、中顽童五绝之中,以你居首!”

换另一种表述方式,黄药师这番话的意思接近于:

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>“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”。

看起来,评判排名高低的最后因素在于那个玄乎的“境界”二字。

甚至决定武功高低的最后因素似乎也系于此。小说里经常有胸襟阔大的人更容易领悟秘笈的桥段。

但“境界”一词含义丰富而复杂。黄药师推举周伯通,是因为他在“名利心”这一向度上的境界最高。但恰恰就是周伯通本人,在另一向度的境界上落了下乘。

周伯通在桃花岛初遇郭靖,给郭靖讲《九阴真经》的来历。讲到王重阳得真经而不练,让郭靖猜是为什么——

郭靖沉思半晌,忽地跳起,叫道:“对啊!正该好好的藏起来,其实烧了更好。”

周伯通一惊,双眼盯住郭靖,说道:“我师哥当年也这么说,只是他说几次要想毁去,总是下不了手。兄弟,你傻头傻脑的,怎么居然猜得到?”

郭靖涨红了脸,答道:“我想,王真人的武功既已天下第一,他再练得更强,仍也不过是天下第一。我还想,他到华山论剑,倒不是为了争天下第一的名头,而是要得这部《九阴真经》。他要得到经书,也不是为了要练其中的功夫,却是相救普天下的英雄豪杰,教他们免得互相斫杀,大家不得好死。”

周伯通抬头向天,出了一会神,半晌不语。郭靖很是担心,只怕说错了话,得罪了这位脾气古怪的把兄。周伯通叹了一口气,说道:“你怎能想到这番道理?”

郭靖搔头道:“我也不知道啊。我只想这部经书既然害死了这许多人,就算它再宝贵,也该毁去才是。”

周伯通道:“这道理本来是明白不过的,可是我总想不通。师哥当年说我学武的天资聪明,又是乐此而不疲,可是一来过于着迷,二来少了一副救世济人的胸怀,就算毕生勤修苦练,终究达不到绝顶之境。当时我听了不信,心想学武自管学武,那是拳脚兵刃上的功夫,跟气度识见又有甚么干系?这十多年来,却不由得我不信了。兄弟,你心地忠厚,胸襟博大,只可惜我师哥已经逝世,否则他见到你一定喜欢,他那一身盖世武功,必定可以尽数传给你了。师哥若是不死,岂不是好?”

这一段真是写得好,所以忍不住多摘录了一些。

周伯通的一生,是非常自私的一生。别说救世济人,他连情爱都视作包袱。

而对学习对象着迷,在一般的学习者身上,这无疑是优点,但是在某个阶段,破除执念比坚持执念更重要。

这是辩证法,可你还真不得不信。

周伯通无名利心,但有贪欲心。在这个坎上,他过不去。

别说这不重要。即使就武学而言,这一关勘不破,也会产生严重影响。

周伯通为什么佩服郭靖?因为周伯通有自知之明,他知道自己最后能摸到的那条线在哪里,知道自己“终究达不到绝顶之境”,而郭靖至少是有可能达到的。

也就是说,如果武功水平一致,那么郭靖是要比周伯通高那么一点点的。

但事实上郭靖应该比不过周伯通。因为他一来没周伯通那么痴迷于学武,二来救世济人的胸怀让他忙于救国,练功的时间也就相应少了。

各人有各人境遇,同样是天赋异禀,论最大值,郭靖可能会更高,但周伯通最大限度地兑现了他的天赋,我猜得有 95% 吧,郭靖可能只兑现了 90%,所以最终呈现的结果是周伯通摸得比郭靖高。

另一个例子是丘处机。

都知道全真七子的武功,丘处机最强,王处一次之,大师兄马钰可能只能排第三。但马钰冲淡平和,却是最受王重阳器重的,因为这更适合追求宗教真理,境界也更高一些,所以让他当了掌教。

丘处机为人急躁,刚烈,豪迈,热心,入世较深,原本是不适合求道的,但他比马钰的救世济人之心更多了几分。刚才说马钰境界比丘处机更高一些,这话本来没错,可当丘处机毅然舍身西游蒙古、向成吉思汗讲述天下至理、意图拯救苍生之后,他的境界已经超越了武功,也超越了宗教,反倒显出悲天悯人的大格局来。也许在那一刻之后,丘处机真的从“武功”和“为人”两方面都成了一个伟大的人。

所以我说这是辩证法。正而反之,反而正之。

说起来,各方面条件都满足的最强者,果然只有王重阳一人而已。关于王重阳,我留待下回再论。

武侠小说,写来写去,无非是写一个人和对手的关系、和江湖的关系、和自己的关系。其实王家卫已经帮我们总结出来了,就是“见自己、见天地、见众生”,只是他和我偏重的方面不同,顺序亦不同而已。

如今是盛世,如何还能有什么“见众生”可言,所以读得多了想得多了,最终落脚到“见自己”这一层。

我读射雕,正是如此。

参考阅读:

红楼梦里如何过年

教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是谁,你一定没想到

桥东里 | 章学诚的“loser宣言”


👆 你长按二维码关注了我们

👇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我们推荐的书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